| 网站首页 | 走近李吉林 | 情境教育 | 阳光家庭 | 品茗话情境 | 文化资源 | 视频点播 | 情境教育实验总校专题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李吉林情境教育网 >> 品茗话情境 >> 正文 | ![]() ![]() |
|
|||||
情境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探究 | |||||
作者:陈先红 文章来源: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南文小学 点击数:7669 更新时间:2010/1/20 ![]() |
|||||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饮食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因此,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很可能的。 但传统的“注入式+谈话+单项训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把学习变成边疆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内容极为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被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没完没了的重复性抄写,各式名目繁多的习题以及不求甚解的机械背诵所替代,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造成小学语文教学“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压抑了儿童的发展的最佳期。而今天的儿童的知识面及各种信息的储存量已远远年代的儿童,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说学龄初期的儿童脑重量与大脑机能基本接近成人,他们由于言语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就可能形成更多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与语言发展都处于可塑很大的最佳时期。 如何从整体出发,探索一种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和谐发展的途径、手段及方法,已日益显示出它的迫切性。情境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情境教育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记过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育正是把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作为促使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情境教育是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文表态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感受时,管理形象思维的大脑的右半球兴奋,表达时,管理抽象思维、语言的大脑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的两个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就可以大大挖掘大脑的潜在力,使学生在轻松情快的情绪中学习语言文字。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情境,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有创见地学习的学风,做到以情导知,知而生情,知情相促融汇,促进学生素质主动协调发展。 情境教育的实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怎样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寓情于教,以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协调发展呢?在教学中我一直以为坚持创设是法,寓教是径,发展能力是方向,培养素质是目的,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下面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究情境教育促进素质发展的实施途径: 一、音乐渲染,引入情境 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二者必须做到和谐统一,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教学古诗《所见》一课时,根据教学程序,第一步骤是解诗题,简介诗人。在以讲小故事的形式介绍诗人时,她选择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语言描述情境时的配乐曲。课堂上,随着音乐的变化气氛发生了急剧变化,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住了,整个个体,整个思维,仿佛都回到了那远古时代,仿佛看到诗人袁牧正在自家的茅屋里吟诗作画……一派古色古香的情调,这样的气氛即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了素养,开发了智力,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
|
|||||
文章录入:运输车 责任编辑:运输车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再读李吉林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之“起… 生命是一张美丽的网 守望壶口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