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走近李吉林 | 情境教育 | 阳光家庭 | 品茗话情境 | 文化资源 | 视频点播 | 情境教育实验总校专题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李吉林情境教育网 >> 情境教育 >> 理论探索 >> 专家论坛 >> 正文 | ![]() ![]() |
|
|||||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时代特征 | |||||
作者:杨再隋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点击数:10231 更新时间:2009/6/16 ![]() |
|||||
李吉林情境的时代特色是什么呢? 第一,情境教育是真正的儿童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活动是由内外两方面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内部力量包括兴趣、需要、欲望、情感、态度等。外部力量不仅包括儿童所处的环境及其氛围,还包括他人的态度和期望、奖励和惩罚等。上述内外两方面力量的融合,就构成了儿童独有的情境场。儿童和成人一样也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社会性的、外在的、可能变形的自我;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我,那就是心灵。儿童的心灵渴望表白,他们藏不住心里话,掩饰不住真实的感情。他们总是想撞开传统的“围栏,冲决世俗的“堤坝”,把真实的自我袒露给外界。这个过程是心灵的絮语,也是生命的呼喊,更是多么快意的创造。 真正的儿童教育,教师目中有儿童,心中有儿童。因此要呵护童真、培育童心、宽容童言,使儿童活泼健康地成长。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正是游戏把情感和理性、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这是想像力和思维力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无拘无束,无所不能、随心所欲,自主、自由、自为。游戏的过程是快乐的,又不断创造快乐,有智慧的萌芽,有创造的闪光。儿童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有可爱的缺点,儿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他们常犯美丽的错误。如果一个孩子提早成熟,不苟言笑,一本正经,使“天真烂漫的儿童变成了老态龙钟的学究”,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第二,情境教育是真正个性化的教育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针对儿童心理特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关注儿童个性发展,而儿童个性发展正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门话题。 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过程。情境正是客观世界(生活、场景) 和主观世界(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情由“境”生,但儿童的“情”不是被动、消极的,它必然基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反映儿童独特的个性。由于各个儿童不同的主观体验,就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情境”,正是儿童独特个性的反映。“情境”反映个性,个性丰富了“情境”,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试图用同一模式去铸造千差万别的儿童,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儿童无拘无束的思想,以自己的形象去塑造儿童的形象。 当前,我们过份强调教育的共性,由此衍生出一些原则、法则及模式,而不大关注教育的个性和儿童的个性化教育。即使是一些带有鲜明个性的经验,一经总结、归纳,大都被纳入某个原则的框架,套上固有模式的枷锁。各科教学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究其原因,无非是某几个法则的演绎或是某个模式的复制,其中恰恰缺实了自己的个性,其实正是缺失了自己。 在教育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特定关系之中的存在。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特性,体现出师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个性,形成了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是在统一的差异中,在共性的个性中催生了情境教学中的多元的对话。各个学生、不同情境之间的碰撞,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情境世界,在特定的情境中宣泄情感,彰显个性,促进了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 第三,情境教育是以感性教育为特征,强调“形真”的教育 感性教育是调动儿童的全部感官去充分感知外部世界、丰富感性经验的教育,是诉诸形象、强调感染的教育。感知是认知的起始,也是认知的基础。儿童初涉人世,感知经验贫乏,对外部世界充满惊奇感。因此,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表面看来,感知是表层的,零碎的,甚至是粗糙的。但感知又是本色的、原生态的,形象而生动的。儿童充分感知的结果,就会在脑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表象。表象是想像的基础,多种表象的置换、重组,产生丰富的想像。丰富的想像常常转化为多彩的情境。 对于“形真”, 一位哲人说得好,“真正对儿童起作用的,不是纯理性的东西,而是感觉、热忱和冲动。“对儿童来说,不理解什么,大多数根本不是由于缺乏理解,而是缺乏感觉。” 第四,情境教育是一种以“诗性”教育为特征的教育 儿童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间自由地转换,甚至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线。似乎可以说,诗性就是儿童的本性,儿童正是通过特有的诗性和个体的灵性去感受世界,而不是通过理性逻辑去认识世界。 李吉林情境教育中的观察,讲究观察客体的意境和观察者本身的情致的统一,是主客观交融的结果。在引导儿童观察中,观察的对象不仅是客体,同时也反照自身,影镜自我。儿童既是观察的主体,也是观察的对象。不仅观察客观事物,而且“观察”自身情感变化。这里的“观察”已不单是运用感官,而是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体验,有时,甚至会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产生美学上称之为“移情”的现象。 诗性教育不仅注重充分调动儿童的感官,放飞想像,激活思维,而且始终伴随着活跃的情感,这些正是情境教育的特征。在情境教育中,儿童的认知和情感,相伴并行,相互促进,形成了情境教育特有的心理磁场和特殊的语境。翻阅李吉林八卷本文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童的大爱、至爱,洋溢着对教育事业的真挚感情。她用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记录她的教育实践,又用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意蕴的语言加以提炼和概括。他喜欢以整齐的句式,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表达手法,注意押韵、讲究节奏。把抽象的理论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可能是李吉林情境教育话语结构的特色。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是中国的情境教育,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教育特色。然而,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又是世界的,它贯穿了以人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意彰显儿童的个性,强调发掘儿童的潜能,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激发儿童的创造精神。这正是当代世界儿童教育的中心话题。似乎可以说,正因为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打上了中华民族文化印记,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才更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 弹指一挥间,五十多年过去了,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情境教育在时代的大潮中,浪里淘少,越发显示出它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祝愿“情境教育”与时俱进,祝愿 |
|||||
文章录入:运输车 责任编辑:任随风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情境教育对教学认识论的贡献 对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的再认… 李吉林教育思想基本特征与情… 李吉林成长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情境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 在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 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