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走近李吉林 | 情境教育 | 阳光家庭 | 品茗话情境 | 文化资源 | 视频点播 | 情境教育实验总校专题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李吉林情境教育网 >> 文化资源 >> 教育资源 >> 正文 | ![]() ![]() |
|
|||||
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交往 | |||||
作者:顾文彬 文章来源:通师二附 点击数:4509 更新时间:2006/11/30 ![]() |
|||||
一、交往技能训练的目标和内容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可把课堂教学交往技能训练目标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 、学会倾听别人发言 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交往之前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讨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发言,尽力记住他人发言要点,用言语信号等作出积极的信息交流,如赞同、接受他人的发言时,可点头微笑,可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认为你说得对”;如他人说得不全面或说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补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要善于质疑、发问,向他人请教,听不懂的请求对方的进一步解释。 2 、学会陈述自己的想法 言语表达能力的技巧在于让听者能注意自己的讲话并能听明白、感兴趣。学生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同学间的讨论,应先想后说,想好后说,做有准备的发言,发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生动有趣。还要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宏亮,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见。 3 、学会修正他人说法 修正他人说法,主要指修正同学的发言。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要诚恳朴实,切忌讲话伤害对方。其次,要敢于修正教师的讲述,敢于向“权威”挑战。教师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要鼓励学生敢于随时发表不同意见,向老师、书本、权威“挑战”。 4 、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有效地倾听意见反馈,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能增强交往和沟通。教学交往中要求交往各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耐心听进去,提醒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如时机适宜,也可适当进行辩解,求得共识,达到交往各方心灵上的沟通。 二、交往技能训练的过程与方式 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不仅要关注训练的目标与内容,更要重视训练过程和方式。从交往学习的模仿性、实践性特点出发,认知指导、榜样示范;小组合作、行为演练是课堂教学情景下交往学习的主要方式。 1 、认知指导、榜样示范 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交给学生交往知识和策略,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更具体的行为,列出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可分为:注视对方目光,识别体态语,察言观色,理解他人细微的情感表现等。再如换位思考的训练,要让学生学会转换视角,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处境,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又能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我,适当暴露自我,消除不适当的自我封闭。在分项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其次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让学生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教师以无限的爱心、耐心和坦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要与学生相互切磋,要更多的出现在学生的“身边”,而不是学生的“对面”,那高高的讲台。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摆位,更应该是师生双方心理空间的摆位,建立以情感悦纳为主导的师生交往模式,充分发挥教育者的感化力量,从而感染学生。 2 、小组合作,行为演练 根据课堂教学交往的自主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着力创造各种典型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改善交往行为,形成交往技能。因此,要重视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多向交往、和谐交往、适度交往的机会。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交往学习的最佳形式。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条件,是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必要和可能。 1 、组内异质与组际同质分组。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间应有足够的差异,以能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组际同质,是指小组间应有足够的相似,才能有公平竞争,也才有可能避免因强弱不均而导致个别弱势小组丧失组内合作动力。 2 、任务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任务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任务小于小组合力,可保障小组合作的成功,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增强。 3 、组际学习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活泼的组际学习竞赛,能够巩固小组成员间荣辱与共的意识,以组际竞争促进组内合作。 三、交往技能训练的优化教师要善于优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意识,力求训练内容设计的情趣化,训练方式的综合化,训练时间的长期化,敦促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促进交往技能的不断提高。 1 、训练内容的情趣化 3 、训练时间的长期化。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是一个从分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完成的过程。因此,学生对课堂交往技能的掌握必然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发展过程。这样,课堂交往技能训练不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交往训练,可促进形成合作性,支持性的课堂气氛,促进交往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与相互合作,并对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
|||||
文章录入:任随风 责任编辑:任随风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教师宽容的几种类型 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数数儿歌 爱心 激情 快乐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解… 怎样的“问”才算是“善问”… 上好一节课的七个要素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