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潘仲茗
认识李吉林老师很久了,最初的印象是她颇具诗人的气质。她热情地追逐着生活中和儿童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用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拨动儿童的心弦,书写明天的诗。不断地读到她的新作,对于她不懈的理论上的探求,由衷敬佩。随着她对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美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的深人钻研,始发于1978年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她认识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理论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规律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规律带有普遍意义,既可以推及其他学科,也可以从课堂向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向整个小学教育拓展。于是她又开始向更深更广的领域里搏击,探讨从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拓展,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是一门主科。小学生不仅要从语文科学会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而且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增强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语文的工具性决定,学好语文对学好小学各科均有直接影响,小学语文在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上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科包含丰富的知识可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语文教材选用大量文质兼美的短文可与儿童丰富的情感共鸣,学会读、写可以不断丰富自我,展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语文应该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然而,并非如此。许多儿童未上小学前喜欢听故事,喜欢看低幼读物,喜欢喋喋不休地与家长或同伴讲话,常使用一些恰当、生动的语句,其语言发展程度令大人惊讶。非常遗憾,人小学后,不少儿童反而厌倦读写听说,不喜欢语文课了。这不能不从语文教学上找原因了。把小学语文教成知识课,忽视了情感因素;把小学语文当成字。词、句、篇的单项训;练课,忽视语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生动的教学内容变成枯燥、沉重的学业负担。李吉林老师说:“传统的‘注入式十谈话十单项训练’的灌输式的教学,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造成小学语文教学‘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儿童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这些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被挤到了末位。这样的教学压抑了儿童的发展,延误了儿童发展的最佳期。”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理论,并坚持在校实验近20年,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卓著成效,形成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
情境教学理论十分关注情感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把儿童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儿童带人情境,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起学习兴趣,引发出学习的动因。情境教学注意使学生贴近生活并进人情感的氛围,使儿童体会到字词句篇蕴含的丰富内容。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生活的反映和概括,但是一经脱离开生活原型,往往变成孩子不易感知的书本知识。把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为儿童创设了能够亲身感知的条件。受到生活阅历的局限,儿童对于事物的是非美丑理解肤浅,缺乏分辨能力。教师为儿童创设情境,用自己的体验强化儿童的生活感受,用自己的真挚情感给儿童以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儿童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情境教学以情动人,以理育人,找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情境教学理论始终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为目标。李吉林老师在安排每项教学内容时都首先注意到孩子的兴趣、接受程度,孩子是否从中可得到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科,要打好基础,这个基础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她提出“着眼发展,着力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探索了结合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规律。
从1978年起始至今已整整20年了。这20年正是我国的教育改革勃蓬发展的20年,也是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从探索到发展成熟的时期。她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情境教学理论推广到全国,许多学校都取得了成果。多次到江苏省南通师范二附小,看到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李吉林老师的扶掖下成长起来,他们学理论、搞实验,课教得生气勃勃。步入学校的童话楼,听学生发挥想像,自编出生动的童话上童话课;坐在教室里听课,看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一次次地感受到,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孩子无比幸福。他们终日沉浸在美的情境中,心灵怎能不得到滋润呢!这样的教育将会影响他们的人格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形成,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情境教学理论既总结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又概括了教育上的一般规律,带有普遍性。从1990年始,李吉林老师和南通师范二附小的领导和教师开始向深广的领域探索,向情境教育拓展。几年的时间,研究已初见成效。李吉林老师说过:“诗人是令人羡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多么深情的表露啊!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的探索正是用教师的心血书写出的明大的诗。李吉林老师用诗人般的美好理想,用哲人般的头脑去不断地作理论上的思考和实践上的探索,路越走越坚实。她在教育改革的涌浪中永远搏击,水不停息。她一定能够在全面提高儿童素质上谱写新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