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9日“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李吉林文集》首发式”在北京成功举行。5月31日《中国教师报》头版以《李吉林——素质教育的一面鲜艳旗帜》为题,通栏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刊发了李吉林老师的报告,并撰写了评论文章。转载如下:
本报讯(记者 冯永亮)5月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主办,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协办的“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李吉林文集》首发式”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特派代表到会祝贺,正在外地出差的著名教育家陶西平专门发来了贺信,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和首发式。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李吉林教育思想和《李吉林文集》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吉林是新中国培养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956年至今在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从教50年来,特别是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以来,李吉林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富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被列为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的八个教育科研项目之一,相关研究先后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全国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一等奖。
《李吉林文集》共计8卷:卷一为《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专著);卷二为《与青年教师的谈话》(专著);卷三为《情境教育三部曲》(专著);卷四为《美•智•趣的教学情境》(经验);卷五为《儿童•知识•社会的和谐建构》(论文);卷六为《春姑娘的大柳筐》(案例);卷七为《我们去寻找美》(案例);卷八为《我是播种者》(散文随笔)。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为文集撰写了总序,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分别为《李吉林文集》题词。
呼唤千万个李吉林脱颖而出
“李老师把语文教活了,把孩子教活了,把教育过程激活了。她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鲜艳旗帜。”柳斌同志在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上这样评价道。
李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1956年毕业任教以来,50年杏坛默默耕耘;1978年后,“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一个课题,她一做就是28年。李老师毕生不倦追求的情境教育,获得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的推崇,李老师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成功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科研的推进,离不开教学一线教师的勇气和魄力,离不开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而这就需要教师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以毕生精力从事教学研究,需要探索,需要智慧,李吉林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将教育视同生命、并为之奋斗的楷模。
不断学习、永远进取的精神。“我比在学校做学生还要用功,”勤于学习是李老师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她坚守教学一线、坚持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地吸收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通过自我消化,重新整合知识结构,并运用到教学当中。她的知识积累深厚、宽广且目标明确。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自己的教育行动表达了对学习、对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完整理解。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教师奋发向上、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爱孩子、爱事业、爱祖国、爱人民的一片真情。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极富教育资质的教师,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体育等无所不能。她之所以成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开创者,赖于她独特的教育素质。这一教育素质的灵魂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即崇高的教育爱,是对儿童的尊重、信任、欣赏和期待。
李吉林老师的研究,深深植根于中国教育改革这片沃土,不做抽象的概念推演,而是着力于生动的教育设计;不做刻意的理论包装,而是紧密结合儿童生活的实际。她的研究,是一种充满了深刻教育内涵、富有美感和教师个性特征的行动研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吉林老师的研究是真正属于教师的研究,也是真正适合于教师的研究。她为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趟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李吉林老师是高尚师德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典范。教师是中国教育的脊梁,中国的教育事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充满生气活力的教师队伍,我们热切期盼千万个李吉林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