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位置:首页 > 专家评述

李吉林老师的儿童教育观

2020-06-30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叶水涛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儿童,儿童教育奠基于对生命的敬畏,每个小学教师都必须有一颗慈爱之心。李吉林老师是长大的儿童,也是师爱的典范,她认为通过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实现儿童心灵之塑造,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李老师所主张的小学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小学教育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教育,其二小学教育是促使全体儿童发展的教育,其三小学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明天的幸福做准备,同时也要给予儿童现实的幸福感。

促进儿童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是情境教育的鲜明特色,也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儿童的成长需要知识,但不仅是获得知识,还要将知识内化为他们的认识能力。李老师说:“儿童教育的结果不仅是要让儿童‘记住’书本上的符号,还要指引他们把这些符号与鲜活的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不仅要让儿童‘学会’,还要‘会学’,在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寻求并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从中找到打开藏有未知知识经验的智慧之门。”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李吉林老师归纳出三点:儿童教育追求的应该是儿童认知的激活而不是僵化,是让儿童成为认知的主宰而不是奴仆,应该是让儿童怀着热情探寻新知,而不是对知识的沿袭和顶礼膜拜。“激活而非僵化”“主宰而非奴仆”“探索而非膜拜”,这可视为李吉林老师的知识教育观。

在重视儿童认识发展的同时,同样地重视儿童情感的发展,情境教育是认知与情感相融合教育。李老师认为,情感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机制、人的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也是人的生命的享用机制和人的意志形成的催化剂,而且情感本身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李老师说:“现行教育习惯于重理性知识的传授,轻感情体验的积累;重概念、逻辑,轻情绪、感受。尽管这样的教育终究会把孩子培养得知识丰富,但另一方面的结果却是孩子缺乏感动之心、挚爱之心、尊崇之心、关怀之心。”李吉林老师主张,让儿童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小学教育应追求以美为境界,着力在“情”上下功夫,美好而高尚的情感应该从小培养。

小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体儿童的发展。学校教育是集体教育,每个儿童都生活在集体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认同意识、团队精神和融入大众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从小养成尊章守纪的习惯和恪守伦理道德的自觉。集体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的,儿童个体有很大的差异性。李老师认为,应该让全体儿童在自已先天与生俱来的禀赋条件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好的发展,这是一种个性化的发展。她说:“正好比万紫千红,才能体现春天的全面特征,如果只有一种色彩,没有了朵朵鲜花的独特性,也就没有了春天的多姿多彩。”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应该尊重儿童的“智能个性”,帮助他们发展“个性智能”。事实上,只有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每个孩子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除了智能个性以外,情感和意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也呈现出很大胆差异。在成人社会里,有的人激情彭拜,有的人柔情似水;有的人特立独行,有的人亲和兼容;有的人崇尚坚持,有的人懂得放弃;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傲骨铮铮……李老师认为,这些都与他们从小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分不开,正是这些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性格特征各异的人群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生。她说:“在小学阶段,儿童的个性正处于极为重要的生长期。扼杀个性,也许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明天。”情境教育主张关爱每个孩子,重视并研究每一个儿童,对每一个儿童的发展都不轻言放弃。李吉林老师强调说:“也许我们今天放弃的只是一个工作对象,但指不定就会耽误一个人、一个家庭明天的幸福。一言以蔽之:教育是为了全体儿童的发展。”

教育既是当下的事业,也是明天的事业;小学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同时也要给予儿童现实的幸福感。李吉林老师说:“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明天的辉煌作准备,而且也是为了满足今天精神生活的需要。儿童作为一个人,他的童年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他们纯真、无虑、可塑,因而他们可以获得更多,吸收得更快。教学活动从更高境界来说,同样应该是童年生活的享受。”

李老师心中满怀着对儿童的感情,她痛切地面对这样的现实:似乎为了明天的“幸福”,千千万万的儿童从踏进小学的第一天,就注定开始了今天的“苦役”。在她的心目中,儿童背起书包去上小学的第一天,都是怀着一颗喜悦之心、憧憬之心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她理想中的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准备各个科目的教学,自然的、人文的、科学的、艺术的,那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学科殿堂里本有着美妙神奇,有着对孩子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穷珍宝;学校里也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科技制作、体育锻炼、文艺娱乐……应有尽有,更不必说各种校园文化节、春游秋游。李老师说:“学校生活是能够给孩子现实的幸福体验的,关键是要还学科教学生活的、情境的、本真的面貌,还课余活动足够的时间空间,而这需要老师们精心的投入设计和组织。当然其中也包括老师对儿童的教育的理念,这种教育应该是充满着情感的教育。”

小学的学习生活长达六年,是所有学生学习阶段中时间最长的(初中和高中加起来才抵得上小学阶段)。而且这六年是儿童生命中拔节生长最为欢欣的六年,最充满活力,也最充满向往和甜蜜梦想的六年。李老师认为,如果这六年的学校生活在他们身上并不那么明丽,并不那么响亮,并不那么甘甜,甚至有些压抑,有些低沉,有些苦涩,那么这种消极的学校生活体验会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慢慢沉淀,最后沉积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消极的人生观肯定不会给学生带来幸福,这是毫无疑问的。李吉林老师问:“如果学校生活不能给儿童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相反却给他们增添了无奈、疲乏、郁闷和失望,那么怎么企望他们有美好幸福的未来?”

基础教育,尤其小学教育,它可以使儿童未来的人生绚烂,也可能带给儿童终身的心理伤害。以上文字是李老师基于长期教育实践的理论思考,包含着她的理想与警觉、期待与不满、爱与憎,这是李老师最为坚定的儿童教育观,促使她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努力,执着进行情境教育的研究,探索儿童高效快乐学习的范式。她说:“我之所以热切地将情境教学拓展为情境教育,与我在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实践与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儿童教育观相关。在与孩子打交道的漫长岁月中,在小学教育岗位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我越来越感到能让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身心同时得到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