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国教师报》报道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

2008-12-01


  “我一直有一个非常简单而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情境教育能够走向大众。”李吉林--这位中国著名特级教师创造的情境教育,不仅走向了大众,也走向了世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教育部基础二司巡视员朱慕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国内教育专家与来自美、英、葡萄牙、日本等国的专家一起,对中国情境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卓越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第一个召开国际教育研讨会的小学教师,李吉林情境教育的“中国特色”成为与会专家最多提及的话题。

  土生土长的教育之花

  自谦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30年来一直是李吉林情境教育教学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他用“乡土气息”和“时代精神”为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践做了最准确的注解。在他看来,“情境教学是从中国古代文论的意境说理论和伦理学的真善美的品格理论当中吸取营养的,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进步的教育理论与李吉林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相结合的成果,它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流派”。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则将情境教育定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的教育思想流派”。他评价说,李吉林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在中国本土生成的,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虽然她也借鉴了国外的理念,但李吉林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实践中本土化,并且丰富拓展了这些理念,最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借鉴。美国纽约雪城大学教育研究院前院长路易斯·威尔金森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場正美教授都对情境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华威大学教育系学者珍·麦迪威认为,情境教育的主要理念对于英国儿童写作课程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吴刚教授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发端于1978年,早于国际上情境认知及情境学习理论的提出。重要的是:通过30年的不懈实践和探索,中国的情境教育达到了足以回应世界的理论高度。

  正如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所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指向儿童完整的知识学习与认知发展,她以中国化的教学智慧,突破了现代学校儿童学习的一个难题。

  有了民族这块肥沃的土壤,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之花开得绚烂多姿。

  开创一条教育实验新路

  “围绕‘情境’这一课题不知不觉做了30年。这30年,是我生命最成熟的黄金岁月。我倾情将它交付给了儿童。”30年的时间,李吉林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她的课堂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代学生,还有中国的教育界。

  “回顾30年前,校舍破旧,师资缺乏,教学水平低下,我们在教育恢复过程中都在探索学校教学的改革。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吉林开始了情境教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顾明远回忆。

  而当时的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封闭的,课堂上没有形象,没有情感,没有生气。从某种意义来说,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开风气之先,排除了干扰和非议,推动着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实验不断前行。

  李吉林的执着和用功有目共睹。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称她为“一切为了儿童的不倦的学习者”。她学唱歌,学表演,学画画,一切都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向著名教育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济求教问题,她来到北京黄家,因为不知道黄先生外出,在楼下等了一整天……

  一位小学教师,不仅课上得好,而且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这就是李吉林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听一堂李吉林的课,是莫大的享受。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郝京华至今还记得,读大学时,为了听李吉林的一节课,挤公车挤得快要虚脱。“那节‘萤火虫’课至今记忆犹新”。

  教育思想来自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又在不断丰富拓展教育思想。30年来,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建构了自己的情境教育三部曲。郝京华教授说:“情境教学的价值决不止在语文学科,它具有认识论意义,解决了儿童认识的断层问题,解决了儿童认识中的横向分裂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裴娣娜则高度概括了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的世界意义:“它将科学与人文统整,实现的是对教育过程科学与人文、艺术相结合的把握,实现的是对传统知识观的超越,对工具理性教学观的理性批判,解决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不放弃,不见异思迁,不断深入,不断提高,向中外大师学,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精益多师,终于自成一家”。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这样总结李吉林的成功和努力。

  教师学习的典范

  做学问有三种境界,毫无疑问,李吉林达到了最高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0年的情境教育实践,50年的教龄,一直坚守在小学教育基地,永远做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直到今天,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还在不断拓展。“情境教学是否能向其他自然学科迁移”,“情境是否有更大的空间,而不是局限于课堂、学校”,“是否应该将社会学的理论引入情境教育”……这些问题有的正在实践,有的还有待解答。正如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康宁教授所言,“情境教育是开放的、兼容的、发展的”。年逾古稀的李吉林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可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给李吉林这位小学教师冠以“教育家”的称号,在顾明远看来,是最恰当不过的。“李吉林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一批当代教育家的涌现。长期以来,我们只介绍宣传外国的教育家,总说没有出现我们自己的教育家。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涌现的教育改革家最杰出的代表。”

  而如何成为一位教育家,如何在专业上获得最优的发展,教育部基础二司巡视员朱慕菊给出了答案。“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途径,我就想提出最由衷的建议:向李吉林老师学习,去观察、求知、分享、寻求归属。一句话,追求真理,像李吉林老师一样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理由很简单,因为“她保持了终身的热情与执着,她积累了终身的经验,她是体现‘教师’这一称号最具有真切意义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