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呢?前一天晚上,当月亮升起来时,我看了一下表,是7点20分。准时到达是不行的,让孩子们提前一刻钟去,可以观察月亮初升时的情景,体验等待月出的心情,从而自然地形成对美的事物的渴求。
实践告诉我,要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必须首先进入情境。我坐在灯下凝思,脑海里闪过一幅幅画面,设计好一个个提问。
(1)月亮升起来了,那么大,那么圆,可爱极了。那天边的树丛好像细长的手臂,把月亮托起。对,应该让孩子们面对明月东升的情景,作一番描述,并且可做这样的启发指点:这初升的圆月,什么样儿?什么颜色?月亮渐渐升到树梢,那月亮下的树梢,你觉得像什么?
(2)月亮渐渐升高,还是那么大,那么圆。孩子们的视线,会从整个东方的天空美景,集中到月亮美妙的影子上。观察应该与想象结合,只有展开想象观察,才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我估计孩子们已知道一些有关月宫的神话故事,也懂得一些关于月球这个天体的知识。此时导语和提问可以是:“你们知道月亮上的影子是什么?也可以说你想象的影子可能是什么?”“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说的最有意思。”这样启发,学生的思想会飞往神秘的月宫,从而激起他们诗一般的幻想,激起他们探索宇宙的雄心。
(3)当月亮越升越高,升到天空时,不会像先前那么大。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好一阵后会很自然地松弛一下。那就让他们去观察一下周围环境,去完整地感受一下月光下这秋夜的特有的美。“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呢?”啊,水中也有一轮明月。在晚风的吹动下,月影被摇碎了又拢圆,拢圆了又摇碎,那真是美妙极了。看到月影,会同时看到周围河岸上的树丛、路灯、小桥、高楼,朦朦胧胧地倒映在水中……这样的引导,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就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
(4)观察的重点当然还是要看月亮。下一步,我准备再让孩子们观察月亮在云朵里穿行的动态。当这一幅图画在我眼前掠过时,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首歌谣:
“皎洁的圆月亮,银盘般的圆月亮,你可愿意和我来玩有趣的捉迷藏。你呀,满脸含着微笑,躲在云里哪一方?”
这诗一般的歌词,甜美、深情的旋律,不是可以把学生带入更动人的情境中去吗?对,应该带上手风琴,让他们面对在云朵里穿行的明月,唱起这首歌。音乐的效果必然会强化大自然赋予孩子的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