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位置:首页 > 李吉林情境人生

秋月看月亮--李吉林老师的备课笔记

2022-09-10

远山序语

今天是中秋节,又是教师节。

四十二年前,也是中秋之时,李老师曾带着一群孩子坐在河边赏月,上了一堂生动的情境观察作文课。如今,这群孩子都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相信那堂赏月课他们永远不会忘怀。

今天,我们献上李吉林老师当年为这堂赏月课所写的备课笔记,母亲对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又到中秋时分,此时此刻,亲爱的母亲,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正与我们一同赏月。

秋夜看月亮

作文情境教学备课笔记

李吉林


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句启发了我,在那中秋之夜,明月当空,将会引起孩子们多少美妙的联想啊!应该带他们去观察中秋之夜的月亮。





中秋佳节来到,一早我就收听天气预报广播。“今天白天到夜里,阴转多云。” 晚上肯定是赏不到月了,我很失望,只得打消原来的想法。不过我又想,尽管如此,中秋之夜,人们总会想到月亮,孩子们不会例外,不妨让他们各自留意一下。放学时,我布置了这项活动。




今天,是中秋节后第一天。我一到校,孩子们就告诉我,“老师,昨天晚上那么多云,月亮刚露了一下脸,又躲到云里去了。”孩子们的懊恼,说明他们是多么想看到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的景象啊!我想佳节虽过,但秋夜的明月,还是应该让孩子们观赏一番。我迫切希望在这两三天内看到皎洁的圆月。农历八月十七天气晴朗,我决定带孩子们去看月亮,并准备观察以后再作文。这次观察活动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并激起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2) 能按一定的顺序,认真地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
(3) 能有条理地记叙月亮升起来的情景。




到哪儿去看呢?赏月的情境是美的,观察的地方最好也是恬静的。我再三考虑,公园外的小河畔,是一块理想的地方,地势开阔,可看到月亮初升的情景;坐在河边,水中必有月影,孩子们岂不是看到天上、水中两个月亮了吗?那月光下鱼鳞似的波纹,更可添一番诗情画意,地点就这么定了。




什么时间呢?前一天晚上,当月亮升起来时,我看了一下表,是7点20分。准时到达是不行的,让孩子们提前一刻钟去,可以观察月亮初升时的情景,体验等待月出的心情,从而自然地形成对美的事物的渴求。

实践告诉我,要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必须首先进入情境。我坐在灯下凝思,脑海里闪过一幅幅画面,设计好一个个提问。

(1)月亮升起来了,那么大,那么圆,可爱极了。那天边的树丛好像细长的手臂,把月亮托起。对,应该让孩子们面对明月东升的情景,作一番描述,并且可做这样的启发指点:这初升的圆月,什么样儿?什么颜色?月亮渐渐升到树梢,那月亮下的树梢,你觉得像什么?

(2)月亮渐渐升高,还是那么大,那么圆。孩子们的视线,会从整个东方的天空美景,集中到月亮美妙的影子上。观察应该与想象结合,只有展开想象观察,才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我估计孩子们已知道一些有关月宫的神话故事,也懂得一些关于月球这个天体的知识。此时导语和提问可以是:“你们知道月亮上的影子是什么?也可以说你想象的影子可能是什么?”“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说的最有意思。”这样启发,学生的思想会飞往神秘的月宫,从而激起他们诗一般的幻想,激起他们探索宇宙的雄心。

(3)当月亮越升越高,升到天空时,不会像先前那么大。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好一阵后会很自然地松弛一下。那就让他们去观察一下周围环境,去完整地感受一下月光下这秋夜的特有的美。“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呢?”啊,水中也有一轮明月。在晚风的吹动下,月影被摇碎了又拢圆,拢圆了又摇碎,那真是美妙极了。看到月影,会同时看到周围河岸上的树丛、路灯、小桥、高楼,朦朦胧胧地倒映在水中……这样的引导,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就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

(4)观察的重点当然还是要看月亮。下一步,我准备再让孩子们观察月亮在云朵里穿行的动态。当这一幅图画在我眼前掠过时,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首歌谣:

“皎洁的圆月亮,银盘般的圆月亮,你可愿意和我来玩有趣的捉迷藏。你呀,满脸含着微笑,躲在云里哪一方?

这诗一般的歌词,甜美、深情的旋律,不是可以把学生带入更动人的情境中去吗?对,应该带上手风琴,让他们面对在云朵里穿行的明月,唱起这首歌。音乐的效果必然会强化大自然赋予孩子的美的感受。





由于活动前我已经对观察的时间、地点以及观察时的一个个具体情境都做了较周密的安排,所以活动是成功的。活动正像我预计的那样,月光下的小河畔,是一群孩子可爱的身影;晚风中,飘荡着孩子们甜美的歌声;他们沉浸在美的情境中,流连忘返;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再玩一会儿吧!”



图片

我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啊,真的,那星星那月亮在向我眨眼,那虫那鸟像要和我说什么话。啊,我该让孩子们去和世界交朋友。

——李吉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