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情境的内涵和特征固然重要,但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付诸实践。李吉林总结出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游戏比赛情境、网络拓展情境和语言描绘情境等八大途径,但无论怎么建构情境,都要找准和把握好以下三个着力点。
一是着力利用儿童的真实经验。自从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以后,现代教育理论就十分重视经验的作用。对此,李吉林深有感触,认为封闭的课堂教学肆意切断了儿童的认知源泉,情境建构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社区经验和野外经验,不断拓展儿童的生活空间。
二是着力呈现教材的规定情境。在情境教学实践中,个别教师过分关注情境形式而忽视教学目标,过分关注情境技术而忽视教学内容,过分关注情境新颖而忽视教学效果。这些现象引起了李吉林的严重关切,她强调,情境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不是需要设置情境,以及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从教材特点、教学要求出发”。
三是着力提升情境的审美境界。为了走出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困境,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艺术化”这一命题,倡导将人类的认识过程进行精简和解构,再以艺术手法还原和重构,使课堂充盈着高雅的审美情趣,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成为儿童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场所。
概括起来,情境建构应遵循忠实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其中,忠实性原则强调忠实于教材,着重解决情境建构的目标与内容问题;生长性原则注重植根儿童的真实经验,着眼解决情境建构的路径与方式问题;而审美性原则关注艺术的滋养,着力解决情境建构的形式与功能问题。这就为情境建构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南,可以说是李吉林留给广大教师的一笔宝贵财富。
(本文原载于《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约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