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情境论文速递
位置:首页 > 情境论文速递

情境速递 | 丁伟:情境人生 人生情境

2023-11-10


情境速递

  李吉林是师者楷模、育人典范。《江苏教育》2023年9月刊以“李吉林:教育家的精神图谱”为主题,约请部分专家、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缅怀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教育奇迹的儿童教育家,以感召广大教师像李吉林那样做老师。本组文章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生平、思想及影响研究”(DHA2204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QQ截图20231117162452.png

专栏•情境教育研究与实践

63  用实验的方法构建中国特色情境教育——李吉林精神图谱的初步梳理/成尚荣

68  情境人生 人生情境/丁伟

72  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对话/张洪涛


情境人生 人生情境

文 | 丁伟 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李吉林在教改过程中开创出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情境教学,并最终构建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综观李吉林的一生,她不仅为儿童创设了学习情境,也为自己、为青年教师、为专家学者创设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真可谓无处不情境。

专家情境研讨

  1996年12月11日,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二附”)隆重召开,70多位全国教育理论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300多名教师代表对“情境教学—情境教育”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会议持续了三天。李吉林给与会专家创设了一个独特的学术情境——通师二附第五届童话节“我们在童话世界里长大”,研讨的相关内容就镶嵌其中。整整三天,通师二附都洋溢在一片喜气之中,孩子们欢庆自己的童话节,或画或唱或演或跳或编。五个学科的八位青年教师围绕“童话节”主题,运用“童话元素”上了精彩的情境教育汇报课,并在基本功汇报演出中捧出了他们的论文选《情智集》。专家、学者深入沸腾的课堂,走进教师的沙龙,认真听取李吉林的报告。从单科的教学活动到主题性的班会、队会,再到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展示,尤其是孩子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全面的素质,青年教师在情境教育的探索研究中得到了独特的锻炼,迅速成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情境教育的“情境”中,专家们在看到一个个鲜活生动又相互作用的教育教学成果的同时,自己也被这欢乐向上的气氛所感染,仿佛回到久别的童年,有专家感叹道:“真想回到小学,做一回李吉林老师的学生!”还有什么比身临其境更有说服力呢?会议开得相当深入、热烈,来自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教育实验、学科教学论、心理学、文学理论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情境教育展开对话,就一个小学教师长期坚持的实验研究进行全方位研讨,分析“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丰富内涵,评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效应。大家一致认为: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是成功的,是对中国教育的杰出贡献,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情境教育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情境中完成了对其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讨和推进,自此,情境教育开始得到更为系统的学理上的认识与研究。

  2017年,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国际研讨会在南通召开,这是情境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第二次国际研讨活动。李吉林为这次论坛设计了一个大型的情境——李吉林情境教育展览馆。展馆按照“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的发展史布展,全面呈现了李吉林教改各阶段的重要成果。除了文字说明,李吉林还辅以大量的珍贵实物,包括当年的手稿、教案、读书笔记、奖章、证书,油印的《补充读本》,与刘佛年、杜殿坤等著名学者的通信,报道情境教育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以及刊发相关论文的《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原件等。中外教育专家语言不通,但通过一系列的文字、照片、实物、视频,共同感受到了情境教育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辉煌,更感受到了情境教育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教师情境培训

  1990年3月10日,李吉林在通师二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她亲任导师,对青年教师展开了情境式的全面关怀,既有现场的学习,又有理论的研修,既严格要求专业成长,更注重价值提升和心灵濡染,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将青年教师带入了研究之旅、思想之旅、诗意之旅。

  李吉林对年轻人既爱又严,除了即时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指导,她规定每周二、周五为固定的集中学习时间,辅导青年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手段创设情境,有时还和青年教师同课异构,亲自示范,加强他们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李吉林组织教育理论读书会,邀请高校的专家、学者来培训中心讲学、评课。同时,她很重视青年教师语言、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基本功的训练,要求他们成为“杂家”,甚至连寒暑假也不忘督促他们练好基本功,开学时,李吉林会认真审阅青年教师的作业并进行评选,至今还有教师记得当年的奖品是一只小奶锅。

  李吉林自己是实践家,她深知只有在真实的探索和研究中才能获得成长,她想方设法帮助青年教师拓宽锻炼渠道,搭建展示舞台,让他们练羽试飞。李吉林建议学校各部门大胆任用年轻人,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走向成熟和成功,童话节、读书周等主题性大单元活动就交给青年教师去办,让他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融进情境课程的开发。对外观摩教学尤其是面对师范实习生的示范课,留给青年教师小试牛刀。每次开课前,李吉林都会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讨论,甚至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修改教案,听他们试讲,字斟句酌,对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手段运用,以及教学语言、身体态势乃至着装一一指点。李吉林还利用外出讲学的机会把青年教师带出去,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更广阔的空间丰满羽翼。

  无论是研究儿童教育还是培训青年教师,李吉林从来不觉得苦,她并不是以苦为乐,她是真的乐在其中。究其原因,李吉林是创设情境的高手,“高”在她作为情境创设者没有做情境的旁观者,而是参与到情境中,甚至率先置身情境。研究儿童教育,她是长大的儿童;培训青年教师,她则是年轻的长者。李吉林知道年轻人需要管束和引导,她更知道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管束和引导。李吉林常带着青年教师远足村郊,在青山绿水间开展读书、研讨活动。她还鼓励青年教师自办了一个学习刊物《珠媚林》,作为总结自己学习、工作和思考、探索的园地。李吉林以情激情,在即时的、优选的情境中,青年教师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产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导师的灵感也一次又一次被激发。李吉林就这样以她独特的情境式培训将青年教师和自己引入忘我的境界,成长着,欢乐着,享受着。

  李吉林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实为远见之举,它完成了情境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薪火相传,而在现实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情境中建设跨世纪优秀教师群体的举措,更是一种教师培训的典范。

儿童情境学习

  当然,李吉林创设的最为精彩的情境,是为儿童构筑的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融真、美、情、思于一体的学习情境。

  《南通市教育志》大事记中记载:1981年4月16日,通师二附教师李吉林在市科委大楼为全省各地教师上观摩课,近500人参加听课。李吉林这次执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月光曲》。之前,她运用情境教学开设过大量低年级的公开课,像《小小的船》《萤火虫》等,开设《月光曲》这样高年级的公开课是情境教学实验以来的第一次。为了帮助儿童正确理解课文,李吉林课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她查找和阅读有关贝多芬的传记材料,先后看了傅雷等大家写的贝多芬传记五部。课文《月光曲》讲述的是贝多芬在小茅屋里即兴创作时展开联想的三幅画面:画面一,“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画面二,“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画面三,“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熟悉情境教育的当下教师一定能想到“图画再现情境”。用什么样的图画呢?这才是关键。李吉林认为,情境的创设应该给儿童留有想象的余地,三个画面,李吉林均用粉笔画几笔呈现在黑板上,一条线代表大海,一个圆圈就是一个月亮,然后加一个倒影,表示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样的简笔画类似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却能准确地传神达意,并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课文中描写的“大海起了风浪”,很多人认为表现了贝多芬的反抗精神,而李吉林反复钻研教材得出自己的结论,课文中莱茵河畔宁静的月夜,大海上的明月,穷兄妹听了乐曲之后的恬静而陶醉,这些都表明贝多芬想用自己的音乐将穷苦的盲姑娘带入一个自由、宁静、光明世界的美好愿望。要让儿童感受到这份美好,采用整首《月光奏鸣曲》来创设情境是不合适的。为了选取合适的音乐,她跑去南通剧院向一位指挥请教。最后,李吉林在课堂上选用的是《月光奏鸣曲》的起始句。在音乐中,李吉林结合简笔画,用轻柔的语调进行描绘:“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始终有月光照耀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述下看着黑板上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甚至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了共情,忍不住关切地问:“盲姑娘的眼睛我们怎么给她治好呢?”最后,李吉林结合读写例话的单项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贝多芬回到小客店追记《月光奏鸣曲》的情景,当堂完成一篇短文,学生的创造性描述非常精彩。李吉林再次成功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他们对于美的感知。

  四十年后,有人对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具体操作模式上,以为情境教育就是挂幅图、播段音乐,让学生表演一番。《月光曲》这节课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情境教学绝不是一幅画、一段音乐那么简单。在李吉林看来,教学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它涉及很多因素,如学生的需求、教材的内容、教师的素养、教学的手段和程序、学习的情境等,要想获得最佳效果,各因素要和谐共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甚至相互转化,这便是情境的优化。这个“优化”无法自动化,需要教师“手动”完成,合理地组合各种教学因素,认真地选取和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站在“客观教学环境及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客观的一致,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的理论基石之上去实施情境教学,如此,图画和音乐等手段才会真正使儿童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协同发展。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工作,唯有投入热情和智慧,长期坚持才能完成。李吉林几十年如一日,在儿童学习成长的不同领域精心构思,创设了“趣、美、智”的教学情境、“洁、美、智”的校园情境、“乐、美、智”的活动情境及“净、美、智”的家庭情境等,由此构成一个广阔的、目标一致的整体优化情境,从而使课内与课外相联,教学与活动同步,学校与自然、社会相通,学生的身、心、脑得到和谐发展。

  2019年,李吉林生病住院,她不知道哪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但她知道无情境不人生,活着就是情境。李吉林住进了南通市中医院,站在病房的窗口就能看到工作至今的通师二附和生动活泼的儿童,那是李吉林一辈子都离不开的情境。2020年,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父子合作完成的李吉林塑像在通师二附一片绿荫中落成,每一个晨曦,通师二附的师生都会从塑像前经过,开启美好的一天,那是这所百年老校最深情的情境。



QQ截图20231117162510.png

发表于《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刊)2023年第35期


QQ截图202310071028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