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10日,李吉林在通师二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她亲任导师,对青年教师展开了情境式的全面关怀,既有现场的学习,又有理论的研修,既严格要求专业成长,更注重价值提升和心灵濡染,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将青年教师带入了研究之旅、思想之旅、诗意之旅。
李吉林对年轻人既爱又严,除了即时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指导,她规定每周二、周五为固定的集中学习时间,辅导青年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手段创设情境,有时还和青年教师同课异构,亲自示范,加强他们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李吉林组织教育理论读书会,邀请高校的专家、学者来培训中心讲学、评课。同时,她很重视青年教师语言、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基本功的训练,要求他们成为“杂家”,甚至连寒暑假也不忘督促他们练好基本功,开学时,李吉林会认真审阅青年教师的作业并进行评选,至今还有教师记得当年的奖品是一只小奶锅。
李吉林自己是实践家,她深知只有在真实的探索和研究中才能获得成长,她想方设法帮助青年教师拓宽锻炼渠道,搭建展示舞台,让他们练羽试飞。李吉林建议学校各部门大胆任用年轻人,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走向成熟和成功,童话节、读书周等主题性大单元活动就交给青年教师去办,让他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融进情境课程的开发。对外观摩教学尤其是面对师范实习生的示范课,留给青年教师小试牛刀。每次开课前,李吉林都会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讨论,甚至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修改教案,听他们试讲,字斟句酌,对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手段运用,以及教学语言、身体态势乃至着装一一指点。李吉林还利用外出讲学的机会把青年教师带出去,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更广阔的空间丰满羽翼。
无论是研究儿童教育还是培训青年教师,李吉林从来不觉得苦,她并不是以苦为乐,她是真的乐在其中。究其原因,李吉林是创设情境的高手,“高”在她作为情境创设者没有做情境的旁观者,而是参与到情境中,甚至率先置身情境。研究儿童教育,她是长大的儿童;培训青年教师,她则是年轻的长者。李吉林知道年轻人需要管束和引导,她更知道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管束和引导。李吉林常带着青年教师远足村郊,在青山绿水间开展读书、研讨活动。她还鼓励青年教师自办了一个学习刊物《珠媚林》,作为总结自己学习、工作和思考、探索的园地。李吉林以情激情,在即时的、优选的情境中,青年教师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产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导师的灵感也一次又一次被激发。李吉林就这样以她独特的情境式培训将青年教师和自己引入忘我的境界,成长着,欢乐着,享受着。
李吉林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实为远见之举,它完成了情境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薪火相传,而在现实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情境中建设跨世纪优秀教师群体的举措,更是一种教师培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