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情境论文速递
位置:首页 > 情境论文速递

情境速递 | 施建平:当代中国教育家李吉林的精神气象

2024-02-29

摘 要

  教育家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践、学术研究及个人成长经历,揭示了教育家应具备的特质。她注重实践,持续探索,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独特的教育思想。李吉林著述丰富,成果显著,影响广泛。教育家应具备高远的目标追求、丰富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思考和理论的建构能力,同时还要有广为传播的教育思想。作为典范,李吉林将继续引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QQ截图20240229083846.jpg

当代中国教育家李吉林的精神气象

文 | 施建平 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谈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对其本质内涵进行了诠释。当我读完这封信,从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的塑像前走过时,我深感李吉林老师正是拥有这种精神的典型教育家。李吉林身上展现出的蓬蓬勃勃的精神气象,不正是教育家精神的最好明证吗?
1980年,我从南通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李吉林老师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后第二年,我有幸成为李老师的徒弟。之后,我一直跟随李老师学习工作,几乎见证了情境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从李吉林老师身上感受到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的卓越风范。


一、胸有宏志,肩有担当

李吉林1938年6月出生于江苏南通,她从小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心里自然萌生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1949年,正当她因家中贫困面临辍学时,迎来了解放,使她的学业得以延续。因此,她对新中国充满了朴素的感激之情。1953年,李吉林初中毕业考取了南通女子师范学校。从此,她立志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于是,她发奋读书、苦练才艺、强健体魄……以22门课程门门5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了南通女子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即现在的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少儿时代的学习、生活经历使她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怀有无比深厚的情感。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李吉林老师班上跟班学习时,经常看到作为非班主任的李老师在晨会课上兴致勃勃地向学生介绍祖国发展进步的喜讯。她还对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情境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深人研究,并在《江苏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记得有一次,我打算让学生先赤脚体验学校的各种地面然后写一篇习作,李老师建议我带学生到学校铺有鹅卵石的小溪里去体验,并加入想象成分,想象过了小溪来到西部(当时国家正倡导西部大开发)。于是,一次原本普通的赤脚体验的作文变得不仅有趣而且有意义。

随着情境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影响的日益扩大,李吉林渐渐将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派作为目标。她常对我们说:“不必一说教育思想就提国外的教育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应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2008和2017年两届情境教育国际论坛的举办以及李吉林英文版情境教育专著的出版将情境教育推向了世界,为中国教育赢得了在世界教育舞台上的应有地位。

教育家必须以深厚的爱国情为底色,以强烈的责任感为基础,只有这样,在实现教育理想的路途上才能走得更坚定、更持久、更从容、更深远。


二、心有大爱,行有大德

李吉林深爱儿童。她创立情境教学是为了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改变儿童的学习状况。她强调不能以为了孩子的将来为借口而牺牲孩子当下的幸福生活。她的文章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儿童”两字。李老师还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寻找到许多教育的契机。她所倡导的童话节已经开展了26届,而丰收节、风筝节、金花节、十岁乐等活动也已成为学校的传统经典活动。当李老师看到儿童快乐成长的场景时,她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从儿童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快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最后生病期间她要选择学校隔壁的南通市中医院来治疗,为什么要挑选窗口对着校园的病房。李吉林对儿童的爱无比深切,无法割舍。

除了孩子,李吉林老师还将爱洒向了青年教师。她几乎跟学校每位青年教师聊过天,谈过话。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倡导并成立了全省首个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并亲任导师。校内外经她指导后来成长为特级教师的就有10余人。即使是在路边卖菜或卖烧饼的人,李吉林老师也尽量给予关照。李吉林在生前留给子女的最后那句话——“要一辈子对别人好”正是她大爱精神的生动体现。

李老师还爱自然万物。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养着小猫、小鸭等小生灵。每天清晨,她最爱听的是院子里槐树上小鸟的鸣叫,她还将她的著作取名为《田野上的花朵》《云雀之歌》。

大爱是人生最美的修行。作为教育家,心中必须怀有大爱。有了大爱才会有大情怀、大格局,人生才会有大德行、大作为。


三、眼有星辰,足有泥土

李吉林情境教育追求的是让儿童以舒展的方式成长,并通过对儿童学习的研究,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派。李吉林极为重视教育教学实践。她自己上的各级各类研究课就有近百节,学校的主题性情境活动李老师也都亲自参与设计。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活动中李老师还亲自担当角色,与学生同乐。在童话节中,她扮演松树爷爷与学生对话;在迎新年活动中,她扮演时光老人,带领学生奔向新的一年。同时,李老师也十分注重伴随着实验的推进进行理论建构。在研究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她精准地概括出了其四大特点:形真、情深、意远、理蕴。而在探究情境教育时,她则系统地总结了其四个基本原理,分别是暗示倾向、情感驱动、角色转换以及心理场整合。此外,在研究情境学习的领域里,她又独到地提出了三个要义: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经过40多年的创新性教育教学实践,加上不间断的经验总结、理论概括,情境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宝。

教育家必须有高远的目标、丰富的实践、深邃的思考和理论的建构能力,这样才能一步步从创造教学方法到提出教学主张,再到建构教育模式,直至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四、学有门道,笔有雷鸣

毋庸置疑,注重学习是教育家共同的特点,因为理想的教育图景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变得清晰。但注重学习的人很多,成为教育家的却少之又少,说明教育家的学习有其特别之处。教育家也一定是注重写作与表达的,这样先进的理念才会得到传播,但同样地,教育家的著述与一般优秀教师的写作确实存在一定的区别。

李吉林读了许多书,在刚工作的那段时间,她坚持每天阅读中外名著,清晨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诵经典诗文。“文革”期间可读的书少了,她读起了鲁迅,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文革”结束后,她读了大量中外教育家的著作,有杜威、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此外,李老师还读了大量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书籍,尤其是《文心雕龙》和《人间词话》这两本书,她甚至读了不下十遍。李吉林善于将学习的东西实现“内生外化”,她受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的启发创立了野外情境课程,她将中国古代文论的精粹转化为情境教育的内涵特质,她利用脑科学的成果解开情境学习的秘密……在学习过程中,她实现了与自己研究内容的同构共生。

除了向书本学习外,有一种学习方式是李吉林有别于一般优秀教师的,那就是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请教。她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杜殿坤、高文、吴刚等三代学者延续40余年的交往被传为佳话。当然她经常请教的专家还有很多,如顾明远、鲁洁、朱小蔓、吴康宁、成尚荣、郝京华等。她拥有一个由近百位知名教育专家组成的“智库”,这确保了情境教育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能“向着明亮那方”。

李吉林用“学、思、行、著”概括了自己的治学方法。她的著作四次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更是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据统计,李吉林所获得的省部级一二等奖多达18项。

教育家应该始终立于教改的前列,成为教育发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他们应该拥有广为传播的教育思想,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教育家办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教育家精神。李吉林作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典范,将激励一代代教育人不断前行,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担当起教育者应尽的责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QQ截图20240229083825.jpg

发表于《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刊)

2024年第1期

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

长按关注我们

www.qjj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