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情境论文速递
位置:首页 > 情境论文速递

情境速递 | 张洪涛:像李吉林那样做老师——情境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双向建构

2024-06-05

情境速递

  在40多年的情境教育研究中,李吉林书写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四部曲”,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全程深度参与情境教育各个阶段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以情境教育研究引领情境教育实践,另一方面以情境教育实践推动情境教育研究,形成了情境教育研究与实践“同频共振、双向建构、相互赋能、共生共赢”的发展模式。



微信截图_20240606151441.png



图片

像李吉林那样做老师

——情境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双向建构


文 | 张洪涛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二附”)1906年由清末状元张謇创办,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建校之初,张謇先生即提出“办学不喜随波逐流”的教育主张。一代代二附人秉承创校宗旨,大力弘扬“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办学成果,当代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李吉林情境教育不仅是通师二附鲜明的办学特色,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通师二附是情境教育的发祥地、生长地,李老师从18岁入校做教师,到81岁去世,在通师二附奋斗了63年,在学校一半以上的校史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李老师“63年献身一所学校——通师二附、63年钟情一个身份——普通老师、63年热爱一项事业——教书育人、63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执著一个课题——情境教育”的持之以恒和一以贯之,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李吉林老师的从教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情境教育的研究史。在2004年出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李老师将自己的情境教育探索历程概括为:起步的故事——情境教学的探索;发展的必然——情境教育的构建;细化的功夫——情境课程的开发;播种的快乐——情境教育的推广。随着情境教育研究的深化,年届花甲之后,李老师又启动情境学习研究。“为了探究儿童是怎么学习的,我顺其自然地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走在这样的路上,虽艰辛,但更多的是快乐与充实,让我这早已年逾古稀的老人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这种创新激起的生命活力让我乐此不疲,努力地朝着彼岸前行。”由此,情境教育的诗篇里又添加了一个薪新而深刻的篇章,形成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四部曲。这四部曲,组成了情境教育的组曲、交响乐,有回旋,更向前,谱写了儿童情境发展的壮丽诗篇。

  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创新之路之所以愈走愈远、愈走愈宽,“最重要的是她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和相互激荡”。几十年来,通师二附紧随李老师的脚步,全程深度参与情境教育各个阶段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情境教育研究引领情境教育实践,学校积极实践情境教育理论,成为情境教育实践的发源地、实验场、辐射区;另一方面,情境教育实践推动情境教育研究,丰富情境教育思想,学校成为情境教育理论的培育场、深水井、动力源。由此,学校形成了情境教育研究与实践“同频共振、双向建构、相互赋能、共生共赢”的发展模式。

 一、情境教学:让课堂丰富、生动起来

图片


图片

  传统的“注入式谈话单项训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把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内容极为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被支离破碎地分析讲解,没完没了地重复性抄写,各式名目繁多的习题以及不求甚解的机械背诵所替代,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造成小学语文教学“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压抑了儿童的发展,延误了儿童发展的最佳期。

——李吉林

图片


  1970年代初,李吉林老师敏锐地发现语文教学的上述弊端,她的心“沉重起来,并为之焦虑”。李老师以问题为导向,思考怎么让课堂丰富、生动起来,怎么顺乎儿童天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由此,李老师踏上了情境教学的探索之路。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绪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儿童整体发展”。在研究中,李老师总结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四个特点:一是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二是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识的主动性。三是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拓展课文的想象力。四是以蕴含的理念,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厘清了情境教学的内在机制: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归纳出实际操作的六条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并从心理学、方法论以及儿童的思维与语言特点找到了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教育带来清新的气息。“近水楼台先得月”,通师二附率先开展了行动。

  一是参与研究,先行先试探索情境教学。探索初期,李吉林老师就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七五”规划课题“情境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后增补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通师二附教师积极参与李老师的课题研究,和李老师一起拍摄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15集录像,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自觉运用情境教学思想,把情感带入课堂,把艺术融入课堂,把创造带入课堂,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点燃儿童的智慧之光,为儿童生命成长奠基。儿童在这样充满美感、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情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品德和情感得到培育。比如,让儿童去扮演教学内容中的各类角色。这种角色具有新异性和亲切感,吸引着儿童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角色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成为学生感同身受的心理历程,儿童在不经意间与角色相融相交。如语文课上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再现课文情境,体会人物的处境和心态,合情合理表现人物的言行,使角色的喜怒哀乐成为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他们满怀热烈的情绪,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身上内蕴的巨大潜能和创造活力得到唤醒和激发。  

  二是创新机制,由点到面推广情境教学。1984年,通师二附制定了学校整体改革的方案,全面推广情境教学。在总结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李吉林老师提出了“实现最优化,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新课题。她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在通师二附开展了第二轮情境教学的实验。情境教学由一个实验班推及整个年级,进而带动全校。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将教导处改为教学处,另外成立了德育处和科研处,创建了“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语文为龙头、以年级为管理单位”的综合教育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制、教学、课程、考评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积极推广情境教学的成果。在课程设置上,低段语文推行“观察、阅读、说话”三线并进,中高段语文开展“四结合大单元”教学(“四结合”为文与道结合、读与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

  大量的课堂实践验证了情境教学的独特魅力,学校教师依据情境教学思想设计的竞赛课和公开课受到广泛好评,教师和学生都享受着课堂,以情境教学的推广为途径的学校整体改革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这也让李吉林老师信心倍增,起步就走上了阳关大道,情境教育的序曲动人心弦。

 二、情境教育:为了儿童全面发展

图片


图片

  后来,我想到能不能让儿童也像学好语文那样,负担不重、快乐学好其他学科。我习惯反思,觉得反思会产生顿悟。我回顾五年小学语文教学探索的全过程,概括了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我反复推论,觉得情境教学同样适合儿童多学科的学习,由此开始了对情境教育运用于其他学科的探索。

——李吉林

图片


  李吉林老师一直都是教学改革的弄潮儿,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为了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1990年4月,李老师悉心策划制定了《着眼发展,着力基础,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情境教育实验”综合实施方案》,由此,通师二附进入了情境教育时代:由语文学科迁移到各个学科,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活动,进而拓展到整个教育领域。学校教师不仅是紧密跟随者,还成为创造性的践行者。

  一是潜心学习,领悟情境教育思想。听李吉林老师的辅导,读李老师的著作,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相一致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不仅从哲学上找到依据,而且还从科学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构成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情感驱动原理、暗示倾向原理、角色转换原理、心理场整合原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为: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注意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情境教育突出了儿童发展所需的“真、美、情、思”四大关键元素,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综合地在课程中体现出来。1997—2000年,李老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与研究”。2000年12月,该课题结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在鉴定意见中指出:“情境教育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在许多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独特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促进儿童素质的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专家的意见,既让广大教师深受鼓舞,更让大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是多元构建,营造情境教育氛围。在情境教育实践中,通师二附努力构建美丽的校园情境、和谐的人际情境、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活动情境、多彩的野外情境和健康的家庭情境。学校在校园建设中,本着儿童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整洁美丽而富有时代气息的情境,为儿童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真诚关爱、精心呵护全体儿童健康成长,激励儿童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儿童尊重、热爱教师,主动地、快乐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儿童之间团结友爱,集体成为幸福的大家庭;教师和儿童情与情共鸣,心与心交融,整个校园氤氳着亲、助、乐的和谐氛围。

  三是以德为先,丰富情境教育活动。情境教育向全科拓展首先是从品德学科开始的,品德是学生素质的灵魂,发展学生素质首先必须为学生塑造优良品德。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注重采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方式,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氛围,融情于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道德体验和自我教育。这些活动包括班队活动、学科活动、野外活动、传统周节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等,全面作用于学生素质的各个层面。这些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培育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知情意行并举,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次次活动犹如一道道丰盛的精神美餐,滋养着学生的品德之魂。

  学校全面推进情境教育,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先后获得省市文明单位、模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情境课程:铺设幸福的跑道

图片


图片

  于是,我思量着怎么能让更多的孩子分享情境教育的果实,让更多的老师运用它。于是我选择通过“课程”,使情境教育走向大众化。

——李吉林

图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21世纪初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李吉林老师独具慧眼,独辟蹊径,主持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情境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情境课程的开发吸收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等现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儿童、知识和社会”为维度,以儿童发展为主旨,借鉴民族文化“意境说”,对情境课程进行了网络构建,课程内容分别是:核心领域为教学内容与儿童活动结合的“学科情境课程”,综合领域为儿童多渠道获益的“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衔接领域为让儿童顺利逾越的“过渡性情境课程”,源泉领域为让儿童走向周围世界的“野外情境课程”。情境课程从提出到逐渐成熟,让学校有了深入教改的抓手与载体。可以说,这个阶段,学校进入了“课程创新时代”。

  一是强化意识,增强课程融合。在情境课程研究的引领下,通师二附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积极学习领会情境课程的思想、意义和操作要义,通过开展“情境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子课题实验,融入李吉林老师的主课题研究中。学校以课程为载体,通过课程重组、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创造课程经验,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现富有个性的融合,构建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独具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是突出亮点,开发情境课程。比如,野外情境具有极为丰美的教育资源,包蕴着无与伦比的教育价值。学校始终坚持把儿童带进大自然,带进社会,让他们在蓝天下的学校,开拓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各学科还充分利用活动的契机,借助景美物丰和天时地利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野外情境育知育智育德的作用。学校分年段制定了野外活动手册,供学生在野外活动时使用。近年来,学校又以假日小队为载体,开展了大量的野外研学活动。再比如,学校举全校之力实施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如“我们的梦想在科学与童话中飞翔”“打开春天这本大书”“花儿向阳开,童心永向党”“我的校园我的歌”“我感动、我行动”……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情境教育的大课堂,一次次活动凝聚着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和学生一起策划、讨论,形成方案,协同运作,又一起融入快乐的主题性教育情境中。这样的教育将会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形成,会影响他们的终身。其实对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让师生在快乐的情境中一同得到熏陶和成长,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

 四、情境学习:完善儿童学习范式

图片


图片

  回顾探索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的历程,是从儿童教育的现实出发,提出问题,不断地吸纳民族文化经典“意境说”的理论滋养,并且借鉴美学、心理学及脑科学、学习科学等方面的理论,集诸家论述,对儿童学习的规律认识一步步加深,一步步具体化和系统化。从“美”与“情”、“情”与“思”、“情”与“理”、“情”与“认知”、“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逐步构建起来。

——李吉林

图片


  2017年,79岁的李吉林老师终于完整构建起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的建构》。这是她发表的最后一篇论文,也是代表着她最高实践与理论建树的论文。她在文中写道:“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情境课程,这‘三部曲’围绕着一个‘主旋律’,其目的就是‘为儿童快乐高效学习,获得全面发展’。……历经30余年持续的探究,我一点一点地揭开儿童学习的秘密,构建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其内容概括为: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在境中学、思、行、冶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

  “只有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且在实践中确实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的人,才能真正地成为教育家,才能被称为教育家。”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通师二附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情境教育是引领儿童快乐高效学习,构建儿童美好生活的一条有效途径。沿着李吉林老师的第四篇章“情境学习”,学校有了新探索:

  一是情境让学,呈现开放、自主的课堂气象。学校努力营造美的、开放的、保证学生活动其间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情感与角色意识的驱动下,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激发学生的愤悱上下功夫,在创设各种丰富的探究情境上下功夫,在情境的优化、精化、适切化上下功夫,把课堂中宝贵的时间更多地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在情境中充分地观察、思考、想象、探索,获得真实的生长。

  二是情境助学,营造分享、互促的合作空间。情境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情境中的互助合作更能点燃热情,激发智慧,培育全人。为此,学校深入探究“情境合作学习”的策略。课堂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不同的小组,组建情境学习团队,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遵约守约的意识,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同时创新合作方法,比如除了言语交流,问卷、辩论、调查等都是情境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情境助学中,学生质疑、争辩、探究、发现,课堂走向更加美好的境界。

  三是情境智学,构建“高体验”“强交互”的学习场域。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学习正颠覆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校借助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情境智慧学习”,构建“高体验”和“强交互”并存的学习场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积极性和实效性。

  几十年来,通师二附的教师们享受着情境教育的滋养,情境教育的思想早已融进了教师的教育生命,化作具体生动的教育行为,指引着儿童快乐成长,也丰盈着教师的教育人生。1990年,李吉林老师在通师二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她亲任培训中心导师,从理论素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乃至人生志趣等方面指导帮扶青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吉林就是一所教师进修学校”。李老师不仅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她本身就是教师培养的课程。她擎着情境教育的火把,点亮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满天星辉。情境教育的后来者,一定会接过她的火把继续前行,让情境教育的光辉照亮更多的教育者,照亮更多儿童的幸福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