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活的方法”就是能“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能够满足学生需要,能够顺导其能力去做的方法。因此,“活”是一种环境氛围,是一种呈现方式,是一种发展状态,是一种顽强精神,是一种思维品质。所以陶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我总觉得活的一字,比一切什么字都要好”。
(一)活的组织方式
陈鹤琴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认为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儿童在游戏、探索和体验中学习。
幼儿情境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活动性。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将儿童的活动带入课程实施的每个领域,组织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在活动指导中充分体现活动的全面性、角色性、自主性、体验性、建构性、互动性等特点,通过活动,激活幼儿的情感、智慧潜能,伸展幼儿生机勃勃的自由生命力量,完成其心理结构的完美建构,促进其人格的“自我发展”。
1.环境支持,润泽无声
“一墙一世界,一班一特色,一角一新意”。班级名片,展现了班级独有的文化;主题海报支持深度学习;生活环境引导自我决策,自我管理;丰富多维、开放互动的游戏空间和游戏墙,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主动交往、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展示表现、积极创造。环境追随幼儿并与之对话,成为幼儿自主探索、创意表现、健康发展的主阵地,促进着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悦动早操,健康体魄
情境性早操为幼儿一日生活注入了活力。我们一改原有三段体形式,让幼儿成为创编的主体,师生共规划,创设“跳皮筋”“开飞机”等游戏情境,并将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身体移动与器械操控等内容整合于情境之中,引导幼儿在情境音乐中感受动作的变化,与同伴合作交往,提升运动的兴趣, 培养勇毅的品格,对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个性品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生活指引,培养习惯
关注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从课程的视角研究、组织生活活动,优化生活活动质量,提升幼儿一日生活的品质。针对幼儿生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入园、餐点、如厕、盥洗、饮水、午餐、散步、午睡、起床、离园这十个生活环节入手分析幼儿已有经验,从涉及内容、重点关注、幼儿行为、教师支持这几个方面,生成了各年龄段的《幼儿一日生活行为指引》;指引中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可观测、可分级、可操作、可达成、可重复、可评价的。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根据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特性和规律,创设特定的情境,采取礼仪范导、情境练习、文学阅读、综合评价等策略,反复练习、滋养陶冶、循序教育,促进幼儿行以成之, 习以为常。
4.自主游戏,愉悦创造
根据主题的目标、内容、孩子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创设能支持和促进儿童“生命的活动” 的真实情境,运用整体规划的法则,将活动室变成了一个个小型的舞台、作坊、建筑工地、温馨的家……鼓励幼儿自愿选择区域的内容,提倡让幼儿自由结伴,注重幼儿的自主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体验、探索、发现,全方位地获取有关物质世界和人际社会的各种经验,从而使孩子在活动区中拥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活动世界,从而使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一日生活,将自由、自主还给孩子,真正从活动的特点、孩子的需要入手,让教学、游戏、生活共融共生, 帮助孩子感受完整生活,获得整体和谐发展。
(二)活的表现形态
生长的教育关键是一个“长”,成长、长进,只有“长”,不断地“长”,才是“活的”。陶先生认为,生长的教育“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于是他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揣摩儿童的心理”,然后“根据儿童的需要”,以“儿童需要的力量为转移”。这样,儿童就会“生长快”“进步也快”。
幼儿情境课程的操作模式分为:园本式创生、班本式创生、生本式创生三种。在实践中,我们灵活地选用,并行实施,使三者相互贯通,有机整合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在原有的园本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以主题为抓手,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等方面开展审议、结合幼儿的现状和需要,对原有教材中预设的主题、活动进行选择取舍、衍生拓展,凝练压缩,促使使园本课程班本化。
同时相“机”而行,以幼儿生活为线索,以原有经验为基点,关注儿童的兴趣,创生班本情境课程。这个“机”可能是幼儿学习中感兴趣的对象, 也可能是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鼓励教师勤于观察,及时捕捉兴趣或问题,为幼儿创设开放的、广阔的学习环境,提供探究发现、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与大胆创造,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宜性。
依据领域核心经验,创设了自主性学习区域、创造性区域、户外区域等,结合主题目标、幼儿现状、兴趣提供了难度等级不一的低结构游戏材料, 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操作、自发探究,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进行学习。
(三)活的评价方式
陈鹤琴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儿童自我评价,这为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化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持。
幼儿情境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尝试着重新定位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价值取向,构建了一套与情境学习、情境课程实施或情境教育过程交融统一的情境评价机制与全新策略,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全面性,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与评价二元对立的格局,将幼儿教育过程与幼儿发展评价过程相融合,运用情境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差异性评价,最大可能地挖掘和展现儿童的能力;展现儿童的思维过程;发现幼儿的美好天性,把握幼儿的真实状况,促进幼儿的潜能开发,培塑了健康自信善交往、探究思考爱发现、欣赏表现乐创造的“活的儿童”。